产业资讯

善用管理顾问也是一种能力

来源:创新产业融合促进会  时间:2025-02-12

在企业发展过程中,一般会经历四个过程:初创期、发展期、成熟期、衰退期。


初创期以“活着”为主要目标。发展期由于规模日益扩大,组织结构变动频繁、业务扩张、岗位增多,也许还准备上市需要完善公司治理,这个阶段可能需要“外脑”才能顺利度过变革期。衰退期由于业务扩张瓶颈已现,急需转型升级甚至战略转型,这个阶段也需要“外脑”提供帮助。“外脑”即管理顾问。


管理顾问主要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、流程优化、组织结构调整、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建议,帮助企业适应市场变化,提高竞争力‌。由此不难看出,要当好一名管理顾问,需要具备很强的能力的,主要包括:


· 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‌:能够深入分析企业现状(SWOT、大质量“故障树”FTA、行业标杆、平衡记分卡等),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。


· ‌沟通与协作能力‌:与客户、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效沟通(需求、心理)。


· ‌‌专业知识‌:具备企业管理(战略管理、法人治理、人力资源七大模块、数字化转型、流程优化、风险防范、行业法规、机电等行业专业知识)、市场营销(行业生态、技术发展趋势、顾客需求、区域市场特点、CRM、公共关系、产业配套等)、质量管理工具(QFD、实验设计DOE、六西格玛、“一个流”、阿米巴经营、精益等)、经济学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(财务“三大表”、成本核算、法规、行业利润率等,重点关注投资回收期、资金流、法规风险等)。


· 表达能力(语言文字表达、甘特图、PPT、视频等)。


由此不难看出,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顾问,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胜任的,一般需要深厚的管理理论素养、良好的专业训练、极佳的沟通协调能力等。


关于管理顾问的作用,一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。其实也许就是一句接地气的话改变一家企业的颓势,一句话“惊醒梦中人”。在重庆某企业,初次接触该企业管理人员时,发现基本都是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没有系统观念。我们知道,一个问题的出现,通常会牵扯到很多环节,有时“误差”是多个环节积累而成,正如机械产品中的“累积误差”,通常尺寸链越长误差越大,管理环节越多通常执行越易于走样。为此我们先从“戴明环”讲起,让相关中高层建立起完整的“质量体系”(大、小质量),再逐一分解、剖析,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这就如中医治病,既治疗“已病”,又预警“未病”(认知不到可能导致的问题),正如血液检测、基因检测可预测未病,如成人迟发性糖尿病、各类遗传病等。


顾问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:


●发现问题;

●梳理“病因”;

●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轻重缓急实施计划。


以个人观察,现在很多企业的管理问题主要有十大类:


1、 战略失察: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清晰的战略规划或战略不能及时调整。在重大投资项目上情绪性决策较多,且未能与财务、市场有关部门联动。

2、 法人治理不健全,“一支笔”问题弱化了管理层应有的互补能力。

3、 在创新管理上,无目标、无资源、无激励。

4、 在资本运作上,没有注意风险防范,盲目跨界兼并(除非行业内卷太严重的转型,如建筑、家具等行业)。

5、 在人才梯队建设上,缺乏规划,缺乏必要的储备。

6、 对市场的反应不及时,区域市场研究不透彻,导致“市场失灵”。

7、 内部管理缺乏纠错机制,人浮于事,岗位缺失或失能。

8、 知识、信息系统成摆设,存在信息孤岛、缺乏及时性、缺乏整合力和决策支持作用。

9、 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,没有人性化,或过于死板,或过于宽松,或压根就没有。

10、 在会议(沟通)管理上,有形式,但不注重实效,会议开得多但没有解决问题。



从上述各条的细节上讲,还可以拟出很多问题。但从根本上讲,总“病根”还是出在高层治理上,参见下图。







管理顾问由于有理论功底,丰富的实践经验,尤其是对某些行业有深刻的洞察能力,到企业走走、问问,看些资料就能较为准确识别企业的问题,一般都能为企业提供较为实用、有效的改进意见。


要真正发挥顾问的作用,还需要“缘分”:机缘(即“药引子”)、接受度、企业相关人员认识水平和企业实力。


所谓机缘,就是企业接触顾问的机会。很多企业老板一般在某些方面取得过一些成就,较为自信,甚至自负,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“顾问”,除非有”激励”,如政府资助、上市辅导(硬性要求)、知名专家或机构可以“贴金”等。极少数务实的企业家无激励也会邀请对口的顾问提供服务。正如中药的“药引子”,没有药引子,药难入口,自然难“药到病除”。


前些年,某上市企业邀请某名噪一时的顾问来访,拟启动战略管理咨询项目,结果这家企业老板见到那名顾问后说“你名气很大,没想到你这么矮”(确实是矮,男同胞不足1米6,而且很胖)。这话说的真够直白的,这充分彰显说话者的自信但低情商。此项目自然没谈成,还闹得那顾问满脸通红。不过该上市企业几年后因资金链断裂而退市,如果能放低姿态,及时能倾听顾问或身边能人的意见,也许能避免厄运,这是后话了。这也说明“药引子”的重要性——身高不够断送了这名顾问的合作机会。


关于接受度,关键是双方都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:企业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内部解决问题的难度;顾问要充分了解企业所在行业、内部运营的痛点、难点。没有这些认知,所谓接受度是无从谈起的。


顾问项目的成立,如果没有企业中高层的高度认可和经济实力支撑,也是不可能的。毕竟做任何项目,需要大家投入时间、资金和人员,只有认识到非改不可且有实力支撑,此事才有可能做成。前些年,有某位老板邀请本人去企业“参观指导”,但我从侧面了解了该企业后委婉拒绝了,一是该企业产品上市不久,人员、资金都有限,二是产品销售刚打开,创新能力还未显现。事后还专门电话联系对方,提出了我的管理建议(以研发、销售为主,其他简化),包括以后的上市可能路径等。


管理顾问,作用可以很大,也可能是“一文不值”。关键看企业是否采纳,执行是否到位,就如中医,“信则有,不信则无”。但不论如何,顾问之言,是值得企业反思的——为何顾问这样说?其逻辑是什么?我们到底有没有改进的地方?能引起反思也是“进步的阶梯”。


优秀顾问,一般在职场说话是较为严谨的,综合概括能力也较强,会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,看出关键问题而 “有的放矢”。


顾问对于企业高层来说有独特的优势:


● 在推行变革时,无直接利益冲突,可以以独立的第三方视角提出问题;

●可以在执行过程中,站在顾问角度与各方沟通,便于后续的实施;

●可以发挥顾问的专业能力,弥补中高层在精力上、专业能力上的不足。


当企业进入发展期或转型期时,如果运营出现困难或对内部混乱局面无能为力时,不要“讳疾忌医”。企业高层有能力发现顾问的价值,善于“外求”,进行社会化分工、协作,其实也是一种“超我”(心理学概念)能力、更是一种责任担当——对个人、对企业、也是对社会。



作者:王华清


2025年1月25日



王华清,男,汉族,湖北云梦人,西安交通大学工学硕士,高级工程师,深圳市科技专家库专家,全国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专家,“城市卓越绩效管理模式”的创导者,全国质量奖评审员,深圳市长质量奖主任评审员,广东省/重庆市/湖南省/四川省省长质量奖评审员,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评标专家,深圳市创新产业融合促进会智库专家,深圳市绿色产业促进会决策咨询委员。